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湖南民族音乐艺术主要包括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五部分,民族音乐艺术节会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生,并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湖南现有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活动;有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逢十庆典活动;有湘西土家年、摆手节,苗族四月八节,吉首鼓文化节,凤凰苗族银饰节,桑植民歌节,城步“六月六”歌会,通道大戊梁歌会,江华瑶族盘王节,张家界国际山歌节等民族地区节庆和大型歌会;有《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烟雨凤凰》《梯玛神歌》《梦幻张家界》《盘王大歌》等市场化大型歌舞、音乐类综艺演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大批民族地区乡村建设成为文化特色乡镇、特色村寨或旅游景区,依托景区或村寨进行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音乐歌舞表演,走上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民族音乐艺术节会是各族群众人文交流、增进感情、凝聚共识的桥梁和纽带,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音乐艺术节会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充分展示各民族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风貌,实现民族音乐艺术节会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彰显时代性:要聚焦“时代精神的民族音乐艺术表达”“新时代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民族地区生态美、山水美、人文美、精神美”等方面,不断厚植各民族音乐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地域特征性:民族音乐艺术节会要善于对当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维呈现具有区域地理特征的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风貌。
饱含故事性:历史为民族音乐艺术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样的叙事素材、广阔的故事背景、恢宏的空间景观、丰富的立体结构。这些既是民族音乐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更是民族音乐艺术节会的内核和灵魂。
艺术创新性:要始终坚持民族音乐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族音乐艺术既呈现出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方法和技巧,又体现出时代脉搏、生活气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民族音乐艺术更趋成熟、更具魅力。
塑造品牌性:品牌是民族音乐艺术节会在内容特质、艺术品位、社会评价、传播影响的综合体现。从节目内容、艺术表现、社会传播等维度发力,让民族音乐艺术节会声名远播,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节会品牌影响力。(邓一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