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围绕“湿地与人类福祉”主题,举办“书香换花香 花开满舂陵”、“湿地”奇妙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湿地保护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湿地是什么、湿地对水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湿地”奇妙行活动在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开展。大家跟随宣讲员的脚步,走进湿地全景展示系统,沉浸式参观形态各异的珍稀鸟类和湿地植物标本,仿佛置身于湿地间,感受湿地之美。
宣讲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湿地及水质净化原理、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举措和成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现场还开展了“书香换花香 花开满舂陵”活动,大家积极参与湿地知识抢答赛,拿出自己的闲置书籍换取绿植。这些闲置书籍将送到偏远地区学校的孩子们手中,为那里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欢乐,也让更多人了解保护湿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我们更加认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是很多动植物的家园,我们要爱护湿地,保护湿地。”学生罗芷璇说道。
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还在步行街开展了“湿地送春意”活动,为群众送上“湿地”定制版新年挂历,将“移动湿地讲堂”搬到大家身边,呼吁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共同守护“地球之肾”。
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22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76.98%,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桂阳舂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生态环境逐年向好,为候鸟的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通过划定生态红线,推行湿地休养生息政策、强化源头治理,构筑流域保护“四道网”、严格监督管理,建立沿江联防巡护机制、广泛科普宣教,树立环保理念,推动生态红利全民共享等多举措,让舂陵湿地生态系统日益稳定优化,动植物栖息环境显著改善,湿地用水得到充分保障,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加。
如今,湿地园区已监测到的种子植物达149科507属782种,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1目81科239种,其中鸟类物种纪录17目52科169种,对比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前的本底调查数据,野生鸟类物种共增加了4目15科85种。
舂陵国际重要湿地用绿色画笔为桂阳人民绘制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更是为候鸟的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灰鹤等不少“稀客”的出现,也成了桂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曹诗灏 廖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