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4 04/11 20:2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

字体:

  在湖南湘江新区,有一群默默奉献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以法为盾,以爱为桥,把党和政府的法治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里,刘宁益就是其中一员。

  刘宁益是岳麓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自2001年进入岳麓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以来,他坚守法治为民初心,扎根法律援助一线23年,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法援人”的无私奉献。今年3月,刘宁益被评选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扎根法律援助一线23年

  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9亿余元

  3月25日,受援人阎先生来到岳麓区法律援助中心,将一面绣有“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刘宁益手中,表达对区法援中心工作的肯定和援助律师成功维权的诚挚谢意。

  事情还要从去年讲起。阎先生是莲花镇立马村村民,去年在一自建房建筑工地上务工,因拆卸模板时不慎被模板砸伤,导致右侧肋骨骨折、肝破裂,评定为9级伤残。事发后,阎先生与包工头、自建房房主就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后,阎先生于去年2月向岳麓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刘宁益指派了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此案。今年3月,经法院审理判定,各方过错比例为被告包工头为40%、被告自建房房主为30%、原告阎先生自行承担30%,包工头和自建房房主分别赔偿阎先生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147723元和104442元。

  “排忧解难,捍卫正义”“法律援助暖人心,不辞辛苦解民忧”“无偿执法如山风清气正,不论他乡异域一视同仁”……在岳麓区法律援助中心,一面面锦旗挂满了大厅的墙壁,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记录着一个倾心帮助困难群众的故事。

  自2001年走上法律援助之路以来,刘宁益先后深入法律援助现场1800余次,带领中心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为当事人挽回各种经济损失11.9亿余元,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咨询5万余人次,办理援助案件8400件,真正做到了“应援尽援”。

  不断创新服务

  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

  4月7日,因一起旅客运输合同纠纷,孙奶奶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因岳麓区人民法院判决后续治疗费的情况先行给予4000元,现后续治疗费用已超过7000元,孙奶奶对超出的部分主张权利,窗口工作人员核对后,发现她携带的材料不全。刘宁益当即启动了“容缺受理”机制,对该案进行受理。87岁的孙奶奶不用多跑一趟,只需在家等待把相关材料交给法援律师即可。

  “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你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刘宁益介绍,其实早在2020年11月,岳麓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法律援助容缺受理机制,使缺少部分材料但时间紧急、急需办理的问题得到高效解决,让群众“一事只跑一趟,一事只要一次”,也大大提高了窗口办事效率。

  工作中,刘宁益发现不少群众习惯讲方言,一些老人听力、视力、书写能力欠佳,办事交流不便。为此,在他的推动下,岳麓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行了“三零一”服务(即接待服务“零距离”、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评价“一流满意”)。同时,增设2名专职“办事引导员”,经过岗前服务技能培训,以贴心的服务让群众更舒心。

  为了拓宽服务网络,在刘宁益的推动下,成立区、街道(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村)法律援助工作点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同时在妇联、残联、工会、团委、法院等单位和辖区园区、高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综合法律援助志愿者、司法行政人员、志愿律师、退休律师等多方力量,创建“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行“点援式”服务方式,将工作触角深入到家家户户。为让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实现的“指尖化、可视化”,辖区的含泰社区、大坡村等16个单位作为全市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试点单位,设置了“云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平台。

  从业23年,无论群众的事情大小,刘宁益都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让每一位遇到法律问题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何丹)

【纠错】 【责任编辑: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