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文明实践阵地遍开文明花-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4 17:15:22
来源:新华网

衡阳:文明实践阵地遍开文明花

字体:

  衡阳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坚持“高位推动、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围绕“14536”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

  整合资源搭台唱戏,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公共文化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其使用率、利用率、开放率。全市按照“五有”要求,实现了市县乡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阵地全覆盖。

  在队伍建设上,积极整合“道德模范”“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农村新乡贤”等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在阵地拓展上,积极向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小区等延伸,使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补充;在活动开展上,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新老结合”等方式,让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加大评选表彰力度,通过选典型、树典型、学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阵地建设,评选了1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6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15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20个“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

  围绕重点活动引领,文明之风沁人心脾

  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受众达150万人次,涌现出“祝融夜校”“文明档案袋”“送祁剧渔鼓下乡”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由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社科专家、理论骨干、老党员、新乡贤为主的宣讲小分队300余支,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0000余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超过20000人次。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策划文旅活动。同时,深入基层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演出5439场、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基层”系列活动2423场、送电影下乡16.2万多场次。

  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为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衡阳好人”等“好人”系列,最美家庭、最美媳妇等“最美”系列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文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各类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基层群众学先进、当先进。开展“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做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有22.5万余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培育品牌示范带动,成果共享走新走心

  衡阳市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要求,打造了一批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衡阳市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主线,把品牌创到群众心坎上,把文明实践活动开在群众家门口。

  7个省直单位、12个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2个县市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组织市一级18个文艺家协会、相关艺术机构和新文艺群体对所有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有效结对帮扶,通过3年努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辐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带动。

  目前,衡阳市县乡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依托全市39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贾君豪 刘力安)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