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汛抗旱|特写:夷望溪镇的村民挖机抢险队-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4 06/25 18:07:46
来源:新华网

聚焦防汛抗旱|特写:夷望溪镇的村民挖机抢险队

字体:

  集中注意力,仔细感受挖斗触碰到山体后传导过来的力度,再根据力度大小控制操作杆。经过2个多小时小心翼翼作业,挖掘机司机高福雄完成了1处山体滑坡的险情处置。

  6月21日8时至22日8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降雨量达到395.6毫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降雨造成全镇388处山体滑坡、96处道路和12处桥梁受损。镇政府决定,召集全镇所有挖掘机和铲车投入抗灾抢险。

  夷望溪镇一处被大雨冲垮的桥梁。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夷望溪镇镇长李晨介绍,全镇12个村和4个社区共有17位村民拥有挖掘机和铲车。平日里,他们靠这些工程车辆修房、修路和从事农田建设等谋生。得知镇上要成立抢险队,17位村民积极响应,有人早上5点多就开着车出现在政府大院里。

  “没有一个人谈条件,大家都说‘让我去哪,我就去哪’。”回忆起22日通知大家时的情景,凌津滩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文有亮依旧难掩激动。按照部署,镇里以村(社区)为单位,先由党员干部汇总各处灾情和险情信息,再由村(社区)支书根据险情急缓统一调度司机和车辆。

  救灾先救人。根据初步摸排,22日早上全镇共有900多人需要转移,其中包括一个敬老院的几十名老人和数名孕妇。

  “从22号早上6点到晚上8点,记不清跑了多少趟。”第一位接到指令的司机张兴桥,任务是开着铲车转移村民。铲斗空间有限,为了保证安全,他每趟只装两三个人。经过10多个小时努力,一口饭没吃的张兴桥成功转移了100多名村民。

  高福雄正在凌津滩社区进行抢险作业。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倒一点、倒一点,好!”在岩巴嘴村一条汹涌的溪流边,村民刘爱均指挥着挖掘机司机张顺成调整挖掘机的位置,以便精确进行路基回填。随后,他打开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将现场的具体情况实时传送到村部,再按要求进行补充作业。

  张顺成在岩巴嘴村进行道路加固作业。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岩巴嘴村地势复杂,灾情比较严重,有3段总长近80米的道路路基被冲垮,按照部署,这样的地方必须两人配合。刘爱均和张顺成搭档了十年,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远近闻名。

  “现在就剩扫尾工作,马上就能完成了!”刘爱均说,他们已经在岩巴嘴村作业了3天,为了节省时间,两人顿顿吃盒饭,还提前准备了200多升柴油。

  因为想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大家抢险和恢复生产,刘爱均和张顺成推掉了之前定好的未来一周的10多单业务。对这个决定,两人平静地回应:镇里的事要紧。(记者周勉)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