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点燃在京学子返湘创业热情
京湘共振激荡青春创业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初夏的北京,涌动着青春的激情,一场跨越千里的“湘约”正在上演。5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宣传活动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台下百余位听众中,超六成是湖南籍学子,他们的创业项目书里,“思乡”成为高频词。
“我们这些‘北漂’的湖南伢子,都想毕业后回到家乡,用创新反哺故土!”在这场与青年创客“双向奔赴”的盛会中,15个科技项目登台路演,14个项目通过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立项评审,现场对接意向投资超2000万元。
湘情引雁归,科创沃土育新苗
“用手机自拍10秒,就能完成医疗级心率监测!”活动现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生唐健凯展示的“FacePhys”项目引发惊叹。这项基于视频的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已上线App并进入临床试验,团队中5名湖南籍成员均计划毕业后返乡发展。“北京有技术土壤,但湖南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唐健凯坦言,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无对赌协议、容忍失败”的政策,让团队吃下定心丸。面对评委关于技术落地的追问,他信心满满:“我们已与多个湘企探讨技术场景应用,未来要让健康监测像水电一样普惠。”
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生范隽丞的实验室里,一场抗体药物的革命正在酝酿。他的“肿瘤-lgG通用拔点”项目瞄准抗癌药物研发痛点,计划与多家医院达成系统合作。“学生创业不缺技术,缺的是产业对接的桥梁。”范隽丞说,政府承诺的“订单式场景开放”对团队颇具吸引力——他的导师团队正与相关医院洽谈肿瘤数据合作,这将为项目节省数百万元研发成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曾煜昊的无人机控制系统,在路演现场收获多家投资机构青睐。这位“00后”创业者算了一笔“政策账”:若项目落地湖南,不仅能享受3年免租工位、单笔最高100万元基金支持,还能通过“柳枝行动”等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以前总觉得创业要‘北漂’,现在发现家乡给的底气更足。”他指着路演厅外的政策展板笑道,从税费减免到人才公寓,湖南把“真金白银”变成了“创业燃料”。
“北京寸土寸金。回到长沙马栏山,政府直接给了500平方米免租场地。”现场,长沙宏达威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帅的创业故事引发共鸣。这位北航毕业的山东学子,因湖南“房租减免、税收优惠、人才补贴”等政策优惠选择扎根长沙,其公司研发的工业级实时3D引擎已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
生态汇动能,潇湘热土共筑梦
活动现场,一组数据被反复提及:自2024年11月以来,湖南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宣传活动已辐射160所高校,吸引超5万名学子参与,85个项目获5130万元投资。这背后,是湖南构建的全链条生态——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敢为人先,首创“损失分级核销”机制,与创业者共担风险;多个创业孵化器提供“实验室—中试—量产”全流程支持;500人创业导师团中既有院士学者,也有草根逆袭的“创业英雄”。
路演结束,唐健凯团队仍在与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进行视频会议。屏幕那端,工作人员展示了为其预留的办公场地并对接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资源。窗外的清华园月色如水,这群湖湘学子的对话却火热:“技术迭代交给北京团队,产业化落地扎根湖南!”“对!咱们要做健康领域的‘北斗’!”
“欢迎大学生们背着双肩包来湖南创业!”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李志超介绍,下一步将以“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活动为契机,着力推动青年创新创业要素全链条在湖南聚集,让年轻人在湘放飞青春、公平竞争,实现自我抱负。
雁阵掠过岳麓山巅,新一轮青春创业潮,正从京华向潇湘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