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5月24日电(记者谢樱)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即将举办,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梦同行”志愿者服务团队共103名师生承担了湘潭分会场的语言服务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准备。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力量,立足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构建起“铸魂・赋能・躬行”三位一体的外语专业协同育人体系,以培养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的新时代外语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改革路径。
今年4月,第19届国际烟花论坛(ISF)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在醴陵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代表、专家,以及国内众多经销商、采购商齐聚一堂。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派出80余人的专业翻译团队,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口笔译服务,为国内外嘉宾的沟通交流搭建起一座畅通无阻的语言桥梁。
这是学院创新协同育人的一个缩影。在“铸魂”方面,学院构建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精髓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如省级思政课程示范课《综合英语读写》中融入“湖湘红色文化传承”案例,让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性不足的问题。
“赋能”层面,通过课程重构、校企协同、技术赋能,学院与醴陵陶瓷烟花等湖南本土产业集团合作开发“外语+产业”特色课程模块,并与湘潭钢铁、江苏凤凰出版社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聘请30余位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破解了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困境,解决了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躬行”环节,学院打造了“校内实训 - 企业实践 - 社会服务”三级实践平台,学生参与度达100%。通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调研、装备制造企业海外项目跟岗实习等特色实践项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实效”的状况。同时,学院建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协同育人团队,实现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解决了育人资源整合度不高的问题。
近三年,该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60项,8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于湖南本土国际化发展需求,相关经验在省内外1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
此外,学院积极发挥英语专业人才优势,组织“语梦同行”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支持国际经贸交流等活动。近五年,参与教师多达400余人次,学生志愿者共计650余人,助力湖南省和各地市的多领域国际交流活动,助推区域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