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4月23日,国宝皿方罍百岁流转的故事搬上舞台;5月22日,韦伯、李斯特、瓦格纳的音乐史诗在湘江河畔奏响;6月26日,《大教堂时代》引发千人合唱……三湘大地上,泛起阵阵沁润着高雅艺术韵味的波澜。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演出活动,是湖南于2013年开始实施的品牌文化活动。2025年,活动计划演出138场,涵盖传统戏曲、话剧、舞剧、杂技、音乐会、儿童剧等门类,通过设置惠民票价、剧场进校园、送文化进基层等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看到更多的艺术精品。
活动常设六大板块。其中,“舞台经典”“艺动九州”板块,旨在把国内外优秀作品“引进来”、让我省优秀原创作品“走出去”,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艺进校园”板块赋能校园美育工作;“音乐经典”板块每周推出民乐、交响音乐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好戏连台”“艺润四水”板块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2025年新增“小剧场”板块,满足年轻观众需求,激活长沙夜经济。
围绕三张“文化名片”,湖南手握多部本土优秀剧目。例如,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京剧《皿方罍》、彰显厚重革命文化的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展现活跃现代文化的音乐剧《智造未来》,将在湖南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地陆续与观众见面。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还将推出舞剧《金陵十三钗》、交响乐《不屈的号角》等演出,紧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吸引不同年龄的观众在艺术熏陶中重温红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
“二刷”话剧《深海养牛人》的长沙市民漆先生对万步炎教授及其团队的故事印象深刻:“剧里表现出湖湘儿女‘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特质,让我很有共鸣,能够快速投入到剧情里去,融入到角色情感中来。”他表示,这是我们湖南人的故事,无论是演员精湛的演技还是精致的舞台装置,都很有感染力,令人动容。
为保障每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省文旅厅、省演艺集团、省文联、市州等各方院团、剧院纷纷加盟,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永州、衡阳、张家界等多个市州的观众,既可以在京剧《白蛇传》中看到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还可以在湖南民族乐团《潇湘水云》中感受三湘四水的万千气象。
“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足不出‘湘’,就能欣赏到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6月26日至29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连演5场,该剧院运营方称,今年还引进了舞剧《天下大足》《永不消逝的电波》《牡丹亭》《只此青绿》等,均被纳入“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演出活动,以此打造数场高性价比的视听盛宴。
除了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演出活动向省委宣传部主导创作且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剧目倾斜,大力支持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晋京演出、舞剧《二十四时舞》亮相重庆等,推动好剧目走向全国舞台,放大市场效益的同时,传播湖湘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外,为满足群众对“小而美、低票价”演出的需求,活动集中在8月推出“小剧场秀”。从笑嘛屋顶剧场、得乐社到橘子洲水上工人文化宫、天心阁,脱口秀、舞台剧、沉浸式幻境秀、相声等演出形式多样,精彩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