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长沙7月17日电(记者苏晓洲 姚羽 张格)今年暑假有多火爆?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这个数字首次突破9亿,创下历史纪录。平均下来,暑运期间每天有1537万人出行。面对这波“泼天富贵”,坐拥得天独厚文旅资源的湖南,准备好了吗?湖南有哪些文旅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以食之名,奔赴一座城】
“湘当有味”,不是说说而已。
一杯奶茶、一块臭豆腐、一碗米粉、一盘辣椒炒肉……在湖南,许多“味觉名片”吸引游客专程奔赴,食物成为串联城市记忆和文化符号的载体。
十多年前,茶颜悦色起步于长沙司门口一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古色古香的门店装修、凝聚古风古韵的茶饮命名,让这一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迅速走红。如今,从初创店到文化概念店,大街小巷的店面,成为中国饮食文化诗意生活腾升烟火气的活标本。
手捧奶茶的年轻人们,漫步在城市中心历经沧桑的古麻石街上,成为湖南“美食+文旅”的生动注脚。舌尖上的文旅,既激活了在地文化的商业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用美食讲故事,以空间造情怀,让每一份食物,都成为游客带走的地域记忆。
亮点二【夜经济背后的城市活力】
连续3年荣登“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长沙夜经济的繁荣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城市发展逻辑?
夜经济的本质,是对时间的重新分配,是对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更是对人们精神需求的深度满足。当四方坪夜市、扬帆夜市、渔人码头等地食客云集,从黄昏到黎明持续上演“热辣滚烫”时,当24小时书店、24小时健身房灯火通明时,这座城市实际上在告诉世界:生活不应该被时间束缚,快乐没有营业时间。

在全国率先设立夜经济服务中心,探索夜间公共管理新模式;在节假日延长文化场馆开放时长和公交运营时间,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夜间出行和消费环境;创新推出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模式、“四容许”“五统一”夜市管理模式,实行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湖南多地全面激活“夜经济”的背后,折射出“好的城市管理不是限制,而是引导;不是禁止,而是规范”的治理思路。
亮点三【老厂房里的新故事】
湘江之畔,12座外表斑驳的油罐排列。这里曾是长沙市粮油公司油脂仓库,见证了市民提着油壶凭票打油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停止运营后一度闲置。
今年7月初,改造后的长沙油脂厂焕新开市。该项目引入了策展商业、文化创意、体验餐饮等新业态,咖啡店、展览馆、艺术商店等集聚于此,满满的工业风和新潮多元的消费场景吸引市民和游客。
莫说何事,且吃茶去。在隐匿于小巷里的长沙“东茅街茶馆”,市民游客饮茶、嗑瓜子、扯闲篇,还可以品尝口味独特、种类丰富、价格亲民的多种小吃。
这里曾是长沙市第三制鞋厂的厂房,经过精心改造成为“东茅街茶馆”,还原长沙方志记载的茶馆场景,如今日均客流破万。
在老城区、老厂房里感受城市烟火气,“文旅消”深度融合产业链也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
亮点四【国际视野,全球化探索】
2025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作为湖南入境旅游发展年,今年一季度,湖南接待入境游客57.36万人次,同比增长41.24%;入境游客总花费超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9.29%。
其中,被誉为“国际张”的张家界,仍然是境外游客的心头好。
多年来,张家界注重开展多元化国际互动交流,加入世界旅游联盟、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赴海外广泛开展线下营销推广活动,举办大型业界国际交流活动。还有疗愈系城市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以温暖的表达让“国际张”的形象更加立体。
这种高水平构建地域文旅国际形象的成功经验与探索,折射出国际化并非简单的翻译,而是需要激发跨文化的情感共鸣。

文化和品牌IP打造、新消费产业发展、旅游场景创新……湖南文旅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然而,在各地文旅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湖南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在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雷同现象严重,“均质”餐饮、“快消”购物、“泛化”娱乐较多;许多地方长期面临“游客人次多,人均消费低”的困境,人均消费1000元左右成了“天花板”;在长沙以外的多地,青年潮玩、社交及沉浸式体验等场景仍相对较少……
何以实现“暑期火”乃至“四季红”“年年好”?对标“顶流”,湖南还有哪些“作业”要做?破局之道,或许隐藏在对“价值”的重新定义中。
首先是对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要将历史事件、人物、民俗等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独具特色的业态,提升文化吸引力、创新吸引力、感官吸引力、潮流属性吸引力。
其次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度理解。“得少年者得天下”,“得少年”并非简单迎合,而是要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年轻人追求的不只是新奇的体验,更是身份的认同、文化的共鸣、价值的表达。
三是需要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严格价格监管、完善投诉响应机制。在加强刚性制度约束的同时做好柔性文化引导,形成“诚信溢价”的市场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体验,推动旅游业从“流量经济”向“口碑经济”升级。
四是发挥湖南在算力、智力、“创力”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与人文融合,让游客能深度介入、交流互动、沉浸体验进而形成消费依赖的“爆款”,生产更多有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文旅产品。
三湘四水,相约湖南。期待这个夏天火力全开的湖南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