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24日电(记者张格、陈思汗)盛夏傍晚,江风裹着暑气掠过,四面八方来的人们踩着斑驳的光影,一头钻进位于湘江畔的湖南湘江新区(岳麓)文化馆。
有人放下公文包,抱起尤克里里;有人脱下工装,换上舞服舞鞋;有人告别小孙女后,忙起磨墨濡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生”在此相聚,共同等待晚上七点“星光夜校”课堂开课。
吉他课堂里,欢快的旋律飘荡在空调冷气中。坐在第一排的王昊东认真观察老师示范的指法,时而低头轻扫琴弦,指尖已微微泛红。

每周三下班后,这个24岁的年轻人都会背着吉他驱车赶来。“我读大学时就想学吉他,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王昊东说,参加工作后,他一直希望能给忙碌的生活“找点乐子”。
“文化馆的夜校课程十分平价,既能学艺、又能解压,何乐而不为?”王昊东说,学了不到十节课的吉他,他已从零基础“小白”变为可以简单弹唱,收获满满。
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多元需求,湘江新区不断丰富文化供给,如推出湖畔音乐会、打造24小时智慧图书馆等,将公共文化服务从室内拓展到户外,从白天延长到夜晚,受到广泛好评,尤其是年轻人追捧。

今年4月,湘江新区(岳麓)文化馆正式开设“星光夜校”,推出乐器、舞蹈、书画、长沙俚语、汉服妆造、燃脂塑形等课程,一节课学费在30至40元不等。
湘江新区(岳麓)文化馆馆长谭婷介绍,截至目前“星光夜校”已开设22个班级,服务一万余人次。“所有课程都经过‘严选’,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免费提供各类乐器,还将根据学员反馈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我们希望通过‘点单式服务’,让学员有更好的体验感。”谭婷举例,有“新长沙人”提出想学长沙话,文化馆便请来当地曲艺家协会的老师,不仅传授长沙俚语,还帮助学员了解更多当地文化。
夜色中,人们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尽情享受课堂。慢慢地,课堂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变化——
学习国画后,52岁的杨丽更加懂得“美”的含义。“在一次次调色、配色中,我对色彩越来越敏感。有一次,儿子夸我做的晚餐‘像调色盘一样美’,我好开心!”杨丽说,原本急性子的她,如今也会停下脚步等待一片叶落,会有耐心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花儿的模样……

“对我来说,参加夜校的意义不在于能画出多美的画作,而是习得观察力,发现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杨丽说。
下课时已接近晚上九点,学员们陆续离开文化馆。有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讨论着课堂上的趣事;有人独自踱步,指尖还在空气中虚按着琴弦。
此时,文化馆旁边的24小时智慧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湘江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夜间进馆人次达4.76万,借还书达12.5万册。
智慧图书馆内,纸页沙沙作响,有人提笔在本子上写下:在喧嚣的日常里,为自己留一盏文化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