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荷塘飘香,绿柳成荫。这座文学村庄,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其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背景地。7月24日,“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发现清溪——汉学家、文学翻译家走进清溪村”系列活动举行,来自西班牙、荷兰、塞尔维亚等国的12位汉学家、文学翻译家汇聚清溪,与湖南作家一道,开展为期三天的文学交流。

在夏日微风和蝉鸣声声中,汉学家、文学翻译家、文学作家漫步清溪村道,探访中国文学名家主题书屋与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文学图书珍藏馆,透过书香中品味文学魅力。荷塘畔,湖南作家协会清溪书屋正式揭牌,该书屋集纳周立波等多位作家的经典名篇,揭牌后将进一步擦亮清溪村的文化名片。

25日,“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启动仪式在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举行。现场,12位汉学家、文学翻译家捐赠了《孙子兵法》《论语》《茶馆》等20余部中国书籍的多语种译作。匈牙利汉学家宗博莉·克拉拉特别带来了1951年在布达佩斯出版的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她动情地说:“除了杜甫、白居易、屈原等古代诗人的诗歌,当代作家的作品也陆续出版,这些翻译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促进了中匈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随着最后一本捐赠书籍入藏,“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正式启用。以书为媒,跨越国界,清溪书架不仅珍藏了译作,也架构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后,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和湖南作家就“在地性与世界性——从清溪文学村庄谈起”展开座谈,围绕“本土性通向世界性”“乡土文学的重要性”等话题畅所欲言。突尼斯汉学家哈立德在发言时表示,“中国乡土文学、寻根文学在阿拉伯世界颇受欢迎,湖南这些带着洞庭湖湿润气息的文学作品将成为文学对话新桥梁”。

26日,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和湖南作家先后走进了湖南省博物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麓山脚下举行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座谈会。

据悉,此次来湘参加文学交流活动的汉学家,绝大多数是“80后”,是当下非常活跃的汉学家。他们翻译过多部中国文学作品,也将自己的译作带到清溪村,展陈在“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以文学为媒,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刷新清溪的坐标,也让清溪成为观察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蒋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