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七下八上”期间,持续的强降雨会引发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多种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如何识别险情先兆?危险来临时又该如何科学快速避险自救?这份实用避险手册速掌握。
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
持续性的降雨或局地短时强降雨,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集中在山坡上、沟谷内、陡崖旁、水体边,坡度较大的村寨区域、切坡建房区域、村组道路开挖和道路硬化坡面雨水形成的汇集区,采矿活动区域、山区道路落石崩塌区域、工程建设和弃土弃渣区域、已发生过地质灾害区域。
地质灾害发生前,有迹可循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在发生前,会有一定的痕迹可循。如何通过前兆进行识别和预判?
滑坡发生前征兆: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土体出现上隆(凸起);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植物变态,如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崩塌发生前征兆: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征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地面塌陷发生前征兆: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和翻砂、冒气;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
遭遇滑坡、泥石流,请记住这些避险要点
要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早撤离早转移。如果遭遇滑坡、泥石流,请记住这些避险要点:
泥石流。专家提示,对于泥石流的避让,要在迅速判别后,选择两侧山坡逃离,千万不能顺着泥石流行进方向或者爬上树躲避。
滑坡。强降雨之后,由于地质活动相对活跃,应减少进入山谷、沟谷,尽量不在比较陡的山坡停留。如果感觉到地面有震动时,要马上向开阔的地域逃离。遇到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或者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者下坡。
遭遇洪涝灾害如何安全避险?
进入主汛期,连续暴雨天很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洪水来临做足准备
● 随时关注洪水预警,做好应急准备,提前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路线。
● 准备应急物资,备足食品、饮用水、生活用品和必要的医疗用品。
● 准备手电、哨子、镜子、打火机、鲜艳的衣物等可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在被困时吹哨、闪烁灯光比呼喊求救更有效。
● 将应急物品储存在应急包中,放到方便拿取的地方。应急包最好选择防水的双肩背包,确保避险时能腾出双手。
洪水中如何安全转移
● 若洪水已经来临,在积水中进行转移,要拿棍子不断探查路面,远离电线杆等。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 紧急转移时,为避免卷入急速的洪流,最好多人一同转移,并用绳索将大家相连。
● 水深一旦齐腰,不要继续蹚水,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做水上转移。没有转移条件时,爬到附近的高地、屋顶、高墙或树上,做暂时避险,并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 如果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法使用,还可以闪烁手电筒,吹响哨子,晃动旗帜、鲜艳的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
● 当汽车在洪水中熄火,应果断弃车逃生。
发生内涝时应该怎么做?
● 应当用沙袋、挡水板等做好隔绝,防止积水倒灌室内,避免电气进水、漏电伤人,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 如在户外行走要避开高压线,警惕积水区。
● 驾驶车辆遇到立交桥下和低洼地带时,千万不要贸然通过,以防车辆被淹。
(综编:王莹,根据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报道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