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与敬畏之间——详解“极限运动之王”翼装飞行-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9 21:36:01
来源:新华社

在梦想与敬畏之间——详解“极限运动之王”翼装飞行

字体:

  新华社长沙8月9日电(记者张格)这是人类最像鸟类飞行的运动项目——飞行者身着翼装,从千米高空中一跃而下,以约200公里时速在天空翱翔,最终借助降落伞着陆……

  2024年9月19日,第十届翼装飞行世锦赛精准穿靶赛决赛在张家界天门山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8月5日,一名中国公民在意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区开展翼装飞行运动时不幸身亡,将翼装飞行这项被称为“极限运动之王”的运动再次带入公众视野,引发关注和思考。

  哀痛惋惜之余,人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这项运动。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但敬畏生命同样也是人类的基本准则,在梦想与敬畏之间,我们该如何认知、如何更好地把握这项几乎不容有错的运动?

像鸟一样在天际翱翔

  翼装飞行又叫“近距离天际滑翔运动”,要求飞行者身着翼装,从飞机、悬崖、大桥、高楼等地起跳,随后几乎紧贴地面建筑物或山岳等自然景观,通过调整身体姿态来控制无动力飞行。由于飞行场景复杂、高度低、速度快、航程短,飞行员往往需要在毫秒间做出决策和调整姿态,极具挑战性和冒险性。

  翼装飞行分为高空翼装飞行和低空翼装飞行,二者起跳高度和打开降落伞的高度不一。因为留给低空翼装飞行员调整姿势和开伞的时间更为紧迫,所以其难度高于高空翼装飞行。

  14年前,翼装飞行运动在中国首次亮相——2011年,美国翼装飞行运动员杰布·科里斯来到中国,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成功飞行穿越天门洞。

  2011年9月24日,张家界天门山翼装飞行表演现场,3名极限运动员拉烟飞过天门洞。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2012年起,世界翼装飞行联盟开始在天门山举办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至今已举办十届。该赛事属低空翼装飞行,凭借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飞行线路,吸引众多海内外飞行好手来天门山挑战。也正是翼装飞行世锦赛的举办,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极限运动之王”的刺激与魅力。

  然而,当飞行者化身飞鸟获得极致体验时,也被人视为与死神共舞的冒险——2011年,32岁的加拿大“飞侠”迈克尔·昂加尔在美国加州发生事故遇难;2013年,41岁的马克·萨顿在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和法国交界处身着翼装跃下直升机遇难;2020年,一名女性翼装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偏离计划路线失联,在天门山遇难……

  这些意外,给这项运动蒙上阴影。有人会问,翼装飞行难道是“作死”吗?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翼装飞行绝非仅靠勇气就能驾驭的运动,看似狂野不羁的飞行背后,实则蕴藏着精密、专业、严谨和敬畏。

“翼飞者”需要严苛专业训练

  从远古开始,像飞鸟一般自由翱翔在天空,是人类无法拒绝的浪漫。热气球、飞机如此,翼装飞行这种极致飞行项目同样如此。

  极致飞行的背后,需要极致的掌控。

  张树鹏多次参加翼装飞行世锦赛,也是首位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中国人。在他看来,翼装飞行是一项兼具风险与严谨性的运动项目。

  说翼装飞行有风险,是因为飞行环境中如气流、风等不可控因素太多,且飞行线路中没有指示标志,高度依赖飞行者的迅速反应甚至肌肉记忆。

  说翼装飞行严谨,在于一名翼装飞行员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

  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翼装飞行者?据张树鹏介绍,从高空跳伞培训起步,需跳够200次后才能学习高空翼装飞行,此后积累400次高空跳伞与高空翼装飞行经验才能学习低空跳伞,再积累100次低空跳伞经验后才能学习低空翼装飞行。

  记者了解到,以翼装飞行世锦赛为例,世界翼装飞行联盟对参赛选手的筛选十分严苛。能到天门山参赛的飞行员都需经过层层选拔,不仅要积累至少500次的低空翼装飞行次数,还需通过主办方对其在技巧、安全意识方面的审核。

  张树鹏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张树鹏说,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每一次翼装飞行都应是一项高度精细化的工程。如今,张树鹏仍保持高频次的训练强度,尤其是为备战今年世锦赛,他近期几乎每周都会前往张家界训练。

  “大家看到的往往是我在独自飞行,但其实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保障团队,他们会为我飞行的各个环节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张树鹏说,如今的翼装飞行,不是一项冒险、冲动和随意的运动。

  多年来,翼装飞行装备迭代、技术提升,“翼飞者”对这项运动的理解也不断深化,二者相辅相成,翼装飞行运动不断发展和进步。

  张树鹏举例说,如今的翼装在滑翔比、操控性、滞空时间等方面的性能已较初期提升很多,为飞行者保障安全、提升成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自由之翼需要敬畏之心

  天空从未拒绝仰望它的人,但自由之翼更需敬畏之心。

  近年来,跳伞、滑翔伞、翼装飞行等航空体育运动“出圈”,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突破自我的行列。

  与此同时,海内外社交平台上,翼装飞行者第一视角穿山越岭的画面,或是旁观者记录的俯冲瞬间,总能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收获流量,翼装飞行知名度不断提升。

  然而,“网红化”趋势也引发一些职业运动员的担忧。张树鹏表示,短平快的呈现,容易掩盖极限运动的专业门槛,让人忽略背后的技术与训练付出,从而诱使个别人不按项目规律行事,轻易尝试,自然就大大增加了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翼装飞行,不要因为风险而拒绝,更不应忽视风险而盲动。

  不少海内外翼装飞行者都曾说过,极限不是边界的消失,而是对边界更清醒的认知。

  此前多次采访中,“敬畏”是记者听到的高频词。记者在多次世锦赛的试飞阶段发现,一旦天气不适合飞行,或是选手觉得自己身体、心理状态不佳时,都会主动暂缓或取消试飞,确保安全。

  在张树鹏看来,飞行环境、飞行装备、运动员飞行技术、运动员心理这四大因素,是决定翼装飞行能否安全的关键。

  张树鹏在完成飞行后收起降落伞。新华社发(康文魁摄)

  他反复强调:“一定要选择在安全、成熟的场域飞行;一定要使用合格的、符合自己飞行技术的飞行装备;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技术动作;一定要保持良好、敬畏的心态。”

  如今,翼装飞行已不再仅仅是一项小众极限运动,而成为低空运动经济发展的一支“潜力股”,而且随着赛事IP的打造和文旅融合的深入,创造出显著综合收益。

  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辉林说,翼装飞行世锦赛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让张家界获得更多关注,天门山也被视为极限运动胜地,助力张家界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客流增长。

  今年9月,第11届翼装飞行世锦赛将在天门山举行。届时,来自中国、巴西、法国、美国、南非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选手将齐聚张家界,向世界展现翼装飞行的发展成果,以及他们对专业的极致追求。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