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助学路,她是孩子们心中的“王妈妈”-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8/18 20:40:21
来源:潇湘晨报

十年助学路,她是孩子们心中的“王妈妈”

字体:

  “阿姨,我可以叫你王妈妈吗?”“我们碰到你,真是碰到大贵人了。”“我觉得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在湖南怀化靖州,有这样一位助学楷模,十几年来,在各种助学活动中,她总是积极响应,带头捐赠,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和一股子倔劲,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她就是”天一助学”发起人王玉梅。11日,她和记者讲述了她的助学故事。

△王玉梅被孩子们亲切称呼“王妈妈”。

  1993年,目睹亲人因房屋倒塌去世、留下贫困的婶婶和三个年幼孩子,王玉梅便承担起他们的学费和学习用品费用直至成年。2003年,她又资助了面临辍学的贫困表弟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这些经历让她深刻感悟“支助一个孩子,改变一个人生,幸福一个家庭”,坚定了她助人的信念。

  2012年,王玉梅结识了希望资助贫困学生的企业家李斌才。她推荐了家乡靖州的贫困生,李斌才决定首批资助10人。为帮助更多人,王玉梅创办了“天一助学”,承诺对名单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资助1000元直至大学毕业。随着需要帮助的学生增多,王玉梅将暂时无人资助的贫困生纳入名单,自掏腰包资助;当爱心人士退出时,她也自己出钱接续,确保资助不间断。这使她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日益增多,几乎耗尽所有休息时间,过程艰辛。尽管如此,怀着对信念的执着与天生的责任感,王玉梅坚定地走在助学路上。不知不觉间,她在这条路上已坚持了十年。

  当被记者问及在资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王玉梅声音哽咽,难以继续言说,经过短暂的调整,她逐渐恢复平静。2016年,丈夫意外离世,王玉梅和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身心崩溃。以前去比较偏僻的乡村入户,丈夫有空总会陪伴同行,如今,王玉梅只能独自开车去,“说实话,我一个人在这种路上开车还是挺害怕的。”王玉梅对记者说。在各种困难的叠加下,王玉梅本想放弃助学,但是当她看见那些需要资助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他们期待的眼光,王玉梅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把这些孩子丢下,助学路得继续走下去。

  王玉梅意识到,对于“天一助学”的这群孩子,不仅需要资金支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支持和生活的关心。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把那些没有父母和父母有一方离开人世的孩子,邀请到自己的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和爱心人士一起带他们去吃牛排、炸鸡等,让他们感受美好的生活,并和他们谈心,给他们做心理疏导,让他们在自己面前释放情绪,缓解学习生活的压力。她用自己的爱温暖孩子 ,让受助的孩子感受到母亲般爱,以至于部分孩子都亲切地称呼王玉梅为“王妈妈”。

△王玉梅创办了“天一助学”。

  一声声“王妈妈”,是孩子们心底最朴实的回应。面对生活的重压和突来的变故,王玉梅不是没想过停下脚步,但那些需要帮助的眼神,早已像无形的线,将她与这些孩子紧紧系在一起。十年助学路,有艰难,有泪水,更有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对她而言,“天一助学”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资助,而是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母亲般的关怀,为这些孩子们撑起一片小小的、却足以慰藉心灵的天。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觉得他们都是我的孩子。”这份朴素的情感,或许正是她步履不停最深的动力。

  潇湘晨报记者邓舒文 实习生侯宝睿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