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湘东粮仓”-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9/05 12:38:05
来源:新华网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湘东粮仓”

字体:

  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称,这里既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万亩以上。2024年,该县完成播种面积92.96万亩,总产量达40万吨。

  在这片孕育着丰收希望的土地上,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围绕粮食核心产区,推出专属授信政策,畅通助农“绿色通道”,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对接,“贷”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信贷产品

  “做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想扩大规模,资金是最大的瓶颈。”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缪年华深有体会。2022年他拓展水稻收购业务后,年收购量达1.2万吨。为提升效率,他规划建设涵盖种植、收购、烘干、育秧的全链条服务,但新建烘干中心和育秧基地需巨大投入,带来流动资金压力。

  得知实际困难后,邮储银行攸县支行主动上门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我们了解到情况后,迅速评估其经营状况和需求。”邮储银行攸县支行副行长皮慧敏介绍,“最终量身定制了300万元的融资方案,包括省农担担保贷款100万元和信用类产业贷200万元,及时填补了资金缺口。”

  从最初授信15万元逐步提升至300万元,凭借多笔信贷资金支持,缪年华相继建成了集中育秧中心、农资仓库、烘干中心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覆盖种植、收购、育秧、仓储、加工等环节,总投资达1500万元。一笔笔信贷资金不仅满足其规模化收购需求,更助力其建成攸县规模最大的粮食收购厂房,目前稻谷库容量可达10000吨。通过提供集中育秧、专业烘干等服务,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降低农机购置成本,提升粮食生产质量,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攀升。

  破解难题,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种粮大户

  在株洲市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建新正在查看新购进的烘干设备。“以前晒谷要三天,还得看天气。现在只要机器一开,30个小时就能烘干好,标准又省事。”朱建新是攸县制种回收大户,制种面积约1万亩,年回收制种种子150—200万公斤。

  随着规模扩张、订单量持续增长,购置现代化农机设备成为刚需。一套初选机15万,10套先进卧式烘干机165万,再加自动化储粮仓40万,一次性投入就要200多万。朱建新坦言,“自筹资金会严重挤压流动资金,但设备升级刻不容缓。”

  在了解益鑫合作社的难题后,邮储银行攸县支行迅速行动,通过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担保贷款,专项用于设备购置。“以前晒种‘靠天吃饭’至少三天,现在30小时就能完成,质量还有保障。”朱建新介绍,“设备投用后,每亩制种还能节省人工成本200元,效率和质量都上去了。”

  下沉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邮储银行依托邮政网点遍布城乡的独特优势,“邮银协同”与辖内23个乡镇邮政代理网点携手服务粮食产业链。一方面,依托网点推广贷款政策和产品信息;另一方面,打通客户资源共享,实现服务协同、数据共享、资源互通,推动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田间地头。

  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通过邮政渠道推荐的贷款业务累计近9000笔,金额近3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推广端,还延伸到产销两端。“我们客户经理不光是帮助农户办理贷款业务,还会收集农户的销售意愿,再对接收购商。”皮慧敏介绍,“不少农户卖得快,就是因为我们提前帮忙沟通好了销路。”

  从“水稻种植产业贷”到“农机购置贷款”,再到“农副产品批发产业贷”,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用实实在在的金融供给,支撑起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底座,在湖湘大地上描绘出一幅金融助农、产业兴农的美丽画卷。(蒋若蕾 杨伊媛)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