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9月20日电(记者谢奔)9月18日至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举行。来自海内外800余名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湖南长沙,分享前沿科技动态,探寻合作对接机遇。在“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的当下,高层次人才何以看好湖南、选择湖南?通过这场大会,记者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这是9月19日拍摄的首届“湘智兴湘”大会主场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谢奔 摄
其一,提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磁吸力”,湖南措施精准。
凝练形成275项重点科技人才需求,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大会现场,湖南省委科技办发布重点科技人才需求,向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出热情邀约。
记者注意到,这份“邀请函”目标清晰、指向精准——
从需求领域看,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空天科技等多领域,精准匹配湖南产业基础和未来布局重点;从人才类型看,既面向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顶尖人才,也吸引青年科技人才等“潜力股”。
3月26日,我国最大直径土压平衡双护盾组合式隧道掘进机“强基号”在长沙下线。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能否找到切合研究领域和未来趋势的赛道、所研究成果能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这是关乎人才“因何而来、因何而留”的关键问题。
应该说,湖南近年来在这方面探索不少。比如,连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顶尖人才攻关重大难题;
发布18条具体措施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出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20条措施,建立高新区(高企)高校“双高”对接机制,让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系列精准举措推动,湖南对高层次人才的“磁吸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近2年,湖南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1500人以上,其中500余人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人才。
其二,支持各类人才发挥优势“显身手”,湖南诚意满满。
“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为各位英才在湖南施展才华保驾护航。”在“湘智兴湘”大会上,湖南抛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发不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关注:
——对顶尖人才(团队)以“一事一议”方式,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支持;
——对引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一次性生活补助和科研启动经费;
——对紧缺急需又不能全职来湘的高层次人才,可以柔性方式引进;
——对大学生主导的在湘创业初期项目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青年人才合伙创业提供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50%贴息;
……
4月25日,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采集种子光谱数据。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硬核支持”不断加码,科研“软环境”也持续优化。湖南瞄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关注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让他们安心扎根、成长。
在职称评审方面,湖南印发《在职称评审中破“四唯”强化实干实力实绩评价的实施意见》,突出注重能力不唯学历、强调质效不唯论文等导向。
在科研赋权方面,采取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人才开展科研攻关;优化直接遴选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科技人才更多推荐权,实现“谁用谁评、谁干评谁”。
在创新环境方面,修订《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此外,“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4+4科创工程”总体进入实体化运行……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加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科研环境、重要平台支撑。
依托丰厚创新土壤,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湖南正持续激活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在各自赛道上大显身手。
其三,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聚集高地,湖南未来可期。
这次大会在现场举行了重大项目、平台签约仪式。一批手握前沿科技成果的专家学者、人才团队与湖南多家科研单位、企业达成合作,签约总金额达20亿元,未来将深度赋能湖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这些签约项目契合创新方向,路径清晰,直击“痛点”。
比如,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湖南当前谋划的重点方向。会上,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傅晓岚团队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签约,提出共同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的学科规划与建设,重点开展音视频数据估值等前沿研究,并承诺每年联合推出至少一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2月27日,“95后”海归李仕杰在湖南省浏阳市中洲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展厅查看烟花产品。新华社记者薛宇舸 摄
大会还配套举办了多场交流对接活动。包括“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专题活动、“中国科学院院所湖南行”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推进“校友回湘”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
不少与会高层次人才告诉记者,通过面对面聊技术、实打实谈合作,他们对湖南人才政策充满期待,对选择湖南满怀信心。
汇聚全球人才,助力“三高四新”。“湘智兴湘”成为湖南招引人才和企业、吸纳知识和技术、对接国家和世界的重要桥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将持续拓宽全球引才渠道,完善科技人才项目体系,发挥人才政策“叠加”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说。
跳出大会观察,从“湘商回归”“校友回湘”到“湘智兴湘”,记者感受到,随着一系列务实措施的加速落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宏大盛景正呈现出全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