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青春为笔,科技为墨:“新农人” 绘就田野新图景-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9/23 15:59:33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青春为笔,科技为墨:“新农人” 绘就田野新图景

字体:

  物业管理专业毕业后的左畅,选择回到重庆合川区从事农业育种,成为一名跨界“新农人”。

  育种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高代种需要历经多次杂交、筛选、回交与鉴定,在每一个世代中精准剔除不良性状,保留并纯化目标基因,过程枯燥且充满不确定性,非常考验育种者的耐心与毅力。

  虽然育种工作充满困难与不确定,但左畅甘之如饴。左畅说,她慢慢理解了父母那一代对土地的感情。

  大学毕业的陈帅宇决定回乡当农民,带头成立合作社,承包2800多亩水稻田,干得有滋有味。今年,他的水稻田实现了早稻平均亩产约1400斤,中稻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

  在多种粮、种好粮的同时,陈帅宇也把精力投入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他招募了更多年轻人,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利用网络销售示范片产出的优质稻米,发起“认领一亩田”活动,依托智慧农业平台建立追溯体系,让参与的消费者不仅可以全程看见稻谷的田间培管,还能亲身体验粮食生产,从而带动当地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陈帅宇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农村的智能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大,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农业农村工作中来。

  徐旭东是安徽省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而7年前,他还是一名青涩的初返乡村的大学生,作为一名“新农人”跟长辈们学习种粮。

  他的爷爷徐淙祥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其中有300亩试验田承接科研院所的良种选育,这里便是徐旭东的事业舞台。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徐旭东需要记录下300亩试验田里每项试验植株的生长数据,与科研人员一道进行高产攻关试验。

  如今,在江淮大地,像徐旭东一样大学毕业返乡种粮的大户越来越多,给农业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新动能。徐旭东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与他一道,为国家的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郝一林、李宗胤、胡函博

  记者:郝一林、李爱斌、丁春雨、戴斌、张楠、金剑

  摄制:王东

  配音 胡函博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