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带大家体验了湘绣的“丝滑”
今天一起领略醴(lǐ)陵陶瓷的“硬核”
先来个冷知识:
全世界每4只陶瓷杯子
就有1只来自湖南醴陵
什么概念?
你在咖啡厅端起的北欧风茶杯
你在商场挑的极简风花瓶
咱爸珍藏的白酒瓷瓶……
其实“身份证”开头是430281
醴陵虽然从汉朝就开始做瓷器
但长期都是低调的“龙套”
做的都是粗瓷
主打一个“结实耐用”
直到1905年
它的“伯乐”——熊希龄(后来当了民国总理)登场了
他就像一个金牌制作人
为醴陵陶瓷量身定制了“星光大道”三部曲:
办学校!(湖南官立瓷业学堂)
开公司!(湖南瓷业制造公司)
引技术!(派人赴海外深造)
……
一套组合拳下来
“大碗粗”华丽蜕变
仅仅两年后
醴陵陶瓷就掌握了独门绝技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
釉下五彩瓷
这玩意儿有多神奇?
首先这不是在坚硬的瓷器上画画
而是在一碰就碎的泥巴坯上进行创作
最后把“化好妆”的泥坯
送入1300多摄氏度的窑里淬炼
等待开窑的那一刻
就像等待盲盒揭晓
所有色彩绚烂绽放
温润地藏在釉层之下
永不褪色
掌握了核心科技的醴陵陶瓷
从此开启了高光之路
从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到成为国家用瓷
它的履历越来越厚
如今的醴陵
1500多家陶瓷企业
年产值800多亿
自动化率超70%
日产6万件
电瓷占全球30%
日用瓷占全球14%
产品卖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釉下五彩仍坚持由老师傅们绘制
几十年沉淀的手感和心境
赋予了每一件瓷器独一无二的
“呼吸感”和“生命力”
从这里
文化+科技
将釉下五彩的“艳而不俗,淡而有神”
带向了全世界
记者:姚羽 刘芳洲
参与制作:陈乐之
新华社湖南分社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