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宁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责任链条、育特色产业、补民生弱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绥宁县城
绥宁县通过压实责任链条、完善监测体系、精准施策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返贫保障网。当地常态化开展走访辖区监测户、领导班子一线驻守、精准帮扶监测户、入户排查、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等,驻村工作队员蹲点驻守,督导人员全程跟踪、把脉问诊、精准指导,推动防返贫工作稳步开展。同时,该县还坚持“群众满意”工作标准,完善动态监测,强化动态帮扶,做好动态清零。
金秋时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63家合作社通过冷链物流将“阳光玫瑰”“夏黑”等优质红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红提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此外,南竹、杂交水稻制种、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也为该县乡村振兴的提供有力支撑。
绥宁县拥有竹林面积80万亩,立竹约1.8亿株,年均可采伐南竹4000万株。当前全县竹产企业增至123家,竹基复合管道、竹质底板材、竹餐具、竹筷、竹刀叉勺、竹滑板成为增产扩能的主要产品。绥宁县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年产值超过5.5亿元,已形成以武阳、红岩、唐家坊、黄土矿等6个乡镇为中心的百里制种走廊,制种基地扩展到全县14个乡镇,参与制种农户达2.6万户。绥宁将“林海”资源转化为多元生态经济,在杉木林里套种灵芝、茯苓、黄精、草珊瑚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12万亩,年产值超8亿元;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黄桑“六鹅洞瀑布”“铁杉林”等景点,2024年旅游收入达46亿元。
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以青山绿水为底色,绥宁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加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绥宁县对农村道路提标改造、改造村(社区)电网、开通5G基站、整改问题厕所、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便捷。该县设立“鼓楼议事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商议事平台,常态化开展“说事评理、集中议事、代表协商”等活动,推动群众围坐一堂、共议村务、共解难题。
从农区到林区、从苗乡到侗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角响彻绥宁绿水青山间。(向云峰 黄开龙)